主题:“疑古思潮”与中国早期文献传播
主讲人:伏俊琏 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主持人:张震英 广西民族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时间:2019年12月11日(周三)下午16:00-18:00
地点:广西民族大学博文楼404
主讲人简介
伏俊琏(1960-),男,文学博士。曾为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教授,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写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敦煌学、先秦两汉文学。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古典文献学学会副会长(筹)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哲》《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先秦文献与文学考论》《俗赋研究》《敦煌赋校注》《敦煌文学总论》等著作10余部。成果获教育部和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优秀奖多项。
讲座提要
狭义的早期文献,指先秦文献或先秦两汉文献,广义的早期文献则指唐前文献。中国早期文献的传播是一个重大的学术问题,尤其是二十世纪的疑古思潮,对宋代以来以刻本形式流传的先秦两汉文献进行了全方位新角度的研究,颠覆了中国传统学术史的诸多根本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李学勤先生为代表的学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极大地推动了对早期文献的认识和研究。但是,不管是“疑古派”还是“释古派”,都没有从传播的视角研究早期文献。从写本流传的方式思考这一问题,也许是一个新的角度,有助对早期文献的流传做出更合乎历史情境的解说。
讲座设有奖问答环节,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学习交流!
广西民族大学国学院 易彩堂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