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彩堂:“言文行远”主题系列讲座之二百二十二
主题: 音乐与中国诗歌体式之关系
主讲人:赵敏俐 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
学术评议人:张国安 教授(广西民族大学)
主持人: 李谟润 副教授(广西民族大学)
时间:2020年11月24日 19:40-21:40
地点:博文楼一教一梯
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参加、交流!
主讲人简介:
赵敏俐,1954年生,1988年3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诗经学会、屈原学会、乐府学会副会长。主要学术著作有《两汉诗歌研究》《周汉诗歌综论》《先秦君子风范》《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中国诗歌通史》(主编兼汉代卷作者)等。发表过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承担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多项,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学术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往往都是可以歌唱的,有些甚至是配合舞蹈表演的。由于时代技术的原因,古代诗歌的音乐表演形态没有保留下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仅仅是它的文字部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音乐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生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些甚至积淀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本讲座将以《诗经》《楚辞》和汉代诗歌为例,从音乐的角度对此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其艺术形式的奥秘。